民間認為關帝君是專管文學的神靈朱衣神轉世化身。如民間流傳的「桃園明聖經」:「吾(關帝君)乃紫微宮裏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又被尊為五文昌之一。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門等兩教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家、佛門、道教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合稱「文武二聖」。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警察和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商業、煙業、描金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信奉他為「財神」。
中國大陸信仰
编辑
關羽信仰在今日的中國大陸仍然流行,山西运城是关公祖居地,被視為关公信俗的发源地。1994年起,河南洛陽市關林就開始舉辦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聖大典。關羽信仰以「关公信俗」之名在2008年6月7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3月,山西和河南兩省共同向國家文化部遞交了申報材料,聯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香港信仰
编辑
主条目:香港關羽信仰
室內神龕中的關公像
在香港社會中,各界同樣地推崇和尊敬關羽,尊稱他為「關二哥」或者「關公」等。傳說關羽年少時擅長簿記與會計,被不少商業人士視其為財神的象徵,故此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羽,其像多半持《左氏春秋》,不持刀劍,希望能夠藉此保佑店舖生意興隆。另外,香港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羽,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十分有名。
在香港,民間都相信關公會保衛盡忠守義之人,所以各行業之人士同樣尊崇關羽,社會均不認為存在信仰上的衝突。然而,警察所供奉的關帝君像(多持關刀、穿紅鞋;商業多著綠袍、持《左氏春秋》)及黑社會(持寶劍、穿紅袍、綠鞋,是關公早年為遊俠之相)所供奉的關帝君像不同。因此,警察臥底及線人被黑社會俗稱為「著紅鞋」。
警察
编辑
参见:香港警察文化
人員在警察處所內供奉關帝君的習俗始於1931年,當時刑事偵緝處油麻地警署的總探長黎兆在雜差房內供奉關帝君神位,以示忠於職守,祈求庇祐,得以順利破案,維持治安時能勇武表現。自此,其他警探隊人員亦相繼彷效,使得這個民間信仰帶進警察隊,英國及印度等外籍人員亦都入鄉隨俗,與華人夥計一同向關帝君燒香,以示團結一致[參 4]。除了上述原因,若然人員獲得晉升、重大調動、久久無法破案及破大案,以及在節日時,皆會舉行供奉儀式。
英國殖民地時期,警察隊的記者會經常以供奉關帝君的神桌為背景。時至今日,大部份警察處所仍然供奉關帝君,部份警察處所則因為地區文化而奉祀其他神祇,例如黃大仙警署就供奉黃大仙。此外,部份部門人員不參拜關帝君,例如交通部。此外,部份部門人員亦刻意不在當更開始時參拜,部分警察處所的全數女性警務人員亦依從特別俗例,不作參拜,而月事來潮的女性警務人員皆會避卻參拜。
2004年,香港傳媒報道指出警務處高層有意淡化此種活動及不鼓勵供奉關帝君成為既定儀式。2003年,警察公共關係科將關帝君從辦公室「送往」灣仔一間廟宇;新香港警察總部警政大樓無依照傳統舉行「拜關二哥」儀式,亦無安放一尊關帝君像。縱然起源點雜差房仍然供奉關帝君像,惟新一代領導人員公然表明「寧信一哥都唔信關二哥(寧可相信警務處處長,不相信關二哥)」,聲言不鼓勵參拜關帝君成為既定儀式,亦開始有警區考慮「送走」關帝君像[參 5]。然而,時任警務處處長李明逵澄清一直都很尊重關帝精神,表示從未下令移走任何以至準備安放在警政大樓的關帝君像[參 6]。
臺灣信仰
编辑
關帝廟信徒。穿藍色道服的是以收驚科儀聞名的効勞生,以年邁女性居多。
新竹市古奇峰育樂園普天宮的高120公尺巨型關聖帝君神像。
臺南市祀典武廟正殿關聖帝君神像
在臺灣,祭祀關公的廟宇也相當普遍,除了一般武廟、小型宮廟、神壇將其作為主祀外,也有稱為恩主公廟的大型關帝廟,其中花蓮縣玉里協天宮具有百年歷史,在廟裡的中間更有「後山保障」四字威震千古保佑玉里地區,四字扁額為清朝時期流傳自今,後山第一。
各地關公廟以臺北市行天宮、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勸濟堂、桃園市大溪普濟堂、新竹市關帝廟、新竹市古奇峰普天宮、臺中市南天宮、臺中市醒修宮、彰化關帝廟、雲林縣四湖參天宮、臺南市祀典武廟、開基武廟、鹽水武廟、關廟山西宮、高雄市苓雅區的高雄關帝廟、鹽埕區文武聖殿、左營啟明堂與澎湖縣紅毛城武聖廟等最為著名。
臺南市白河區馬稠後的關帝廟,根據廟內沿革指出相傳其為漳州人士魏誠於1661年奉請關聖帝君金身來台;清咸豐5年(1855),為凝聚信眾虔心,結合地方人力,爰由時任臺灣鎮標中營守備曾飛龍,依據信眾部落,分「天」字、「地」字、「人」字、「和」字四大角頭輪流祭拜,每年農曆正月十三為主要慶典日。
行天宮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是「對民有恩的主神」,另說是「救世主」的意思(源自鸞堂信仰)。臺灣所謂的「恩主」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而關羽為「五恩主」之首,所以一般臺灣人亦稱關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如臺北行天宮。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臺南市的鹽水蜂炮就是關聖帝君出巡顯聖祈求平安演變成的民間習俗。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有三十幾個社團會在當天為關聖帝君公祝壽,以大溪普濟堂主持的慶典與遶境最為熱鬧,俗稱「大溪大拜拜」,計有三十二個社團參與,有上百尊大仙尪以及為數眾多的雙龍、童仔。大溪社團中又以大溪共義團雙龍最為出名[參 7]。2011年12月29日,桃園縣政府公告「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暨遶境儀式」為文化資產,列入民俗及有關文物資產保護。[參 8]
臺中市南天宮
今常見關公神像陪祀有兩者:一位捧漢壽亭侯官印的是關平,另一位手持關刀或寶劍者是周倉。關公則坐虎皮椅,左手捋鬚,右手研覽《左傳》。在行天宮法會時,法壇的十八代中皇(關羽領任),旁邊兩位陪侍拿取的物品就有所不同,關平一手拿官印、一手拿寶劍,周倉則一手拿令牌、一手拿卷宗。
玄門真宗於民國九十三年(西元2004年)向中華民國內政部正式申請核准設立第二十六個宗教,尊奉中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為教主。
海外华人信仰
编辑
海外華人常在会馆旁修建关帝庙祭祀关羽,如潮州裔的越柬寮华人在洛杉矶中国城修建的北美最大的关帝庙[參 9],马来西亚吉隆坡广肇会馆旁的关帝庙[參 10]等等。在古巴,武圣关公则被本土化为西班牙语的“San Fancón”[參 11]。早期华人因无财力实力,对关公的祭拜不得不借祭拜非洲的神灵约乌巴万神殿的勇士Changó而实现,之后这两信仰则部分融合[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