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me侧边手势
苹果作为手势操作的先行者,基于导航条进行操作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逻辑是上划返回桌面、停顿调出多任务、左右滑动导航条切换到前一个或后一个任务,左侧边框向内滑动返回返回上一级,无论是操作还是动画都非常流畅。
Apple-iOS
MIUI和EMUI的全面屏手势类似,分别是底部上划回到桌面、底部上划停顿打开多任务、边框向内滑返回。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边框内滑返回中加入了一个滑动停顿返回上个应用的操作,这让任务之间的切换变得异常方便。
小米-MIUI
荣耀-EMUI
联想的手势操作比较不一样,底部上划返回上一级、停顿返回桌面,屏幕下部区域左右边框向内滑动调出多任务。
联想-ZUI
– 基于底部的全面屏手势
这类手势相比前边可以在边框操作的手势,手指要全部在底边进行操作,长时间使用相对手指会累一些。
这种类型手势逻辑的分别是:一加、OPPO、vivo、努比亚。
OPPO和一加是左右上划返回,中间上划返回桌面,上划停顿呼出多任务。而一加相比另外几家多增加了在底部上划停顿时移到两侧可以切换到上个应用。
一加-H2OS
OPPO的手势比较多,可以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可以设置成两侧返回,或是左边上划调出多任务,中间上划回桌面,右边上划返回再或者是左右对调过来的。
OPPO-Color OS
努比亚和vivo这边则比较不同,左边上划调出通知快捷键面板,这个操作还是很少见的,通常控制面板都是集成在下滑通知栏中的,这两家这样做也有个好处,就是屏幕变得修长的情况下更加易于操作,手指不用去够屏幕顶部即可呼出菜单。中间上划回桌面、停顿打开多任务界面,右侧上划返回。
vivo-Funtouch OS
努比亚-nubia UI
– 基于常规按键改为上划的全面屏手势
所谓学习成本最低的手势操作就当属单纯改为上划操作的全面屏手势了。不需要过多描述和学习,只是在原有安卓三按键基础之上,点按变为上划的操作。
这种类型手势逻辑的分别是:锤子和诺基亚。
锤子-Smartisan OS
诺基亚-国内定制Android
▼ 总结:
大家可以看到全面屏手势操作种类真的是一家一个样,一轮全面体验下来基本可以分出这么几款优秀的交互手势。
以下是基于个人体验感受的排名。
①操作、动画过渡最为流畅苹果当之无愧,无论是返回的动画还是应用之间切换的过都如渡丝般顺滑。
②最易用或者说用起来最舒服的是魅族,整体可以做到侧边交互为手指剩不少力。
③其次是小米的交互,过渡流畅性仅次于苹果,侧滑停顿能切换多任务非常好评,弥补了瀑布流式多任务栏不利于快速盲切换的弊端。
一加的手势逻辑在完全基于底边的手势中要特别推荐一下,首先两边返回的交互照顾到左右手操作,上划停顿的同时左右移动手指即可切换多任务,省去了松手再点击的多余操作其次动画过渡非常自然。
这就是本次全面屏手势体验的前三名了,当然也不都是完美的,提几点建议。OPPO和荣耀的手势没有照顾到多任务切换这一场景。vivo和努比亚则是照顾的不够全面,切换后只能单侧返回。而魅族的交互底部和侧边都可以滑动返回,这就导致想进入后台或者是回到桌面时,系统要识别是返回还是切后台就导致应用显得不跟手,要长距离滑动才会得到想要的操作。联想的左右滑动呼出后台有一定几率会调动到应用自带的返回机制上,容错率比较低,同时太独特了以至于有点格格不入。剩下两家的手势过于简单,学习成本低固然是好,但对全面屏交互的照顾也稍显不足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